第一次:1932年1月28日。
第二次:1938年8月13日 淞沪会战主要说的是第二次,此战极其惨烈,国军投入75万兵力做战,历时三月。顽强抗击日军侵略,歼敌8万,我军损失为敌四倍。因蒋介石战略指挥失误导致国军伤亡惨重。 开战以来各地义士,朝命夕至,闻义赴战,血战至死,为民族之英豪,我辈当永记之。
拼音:zhàng
从人,丈声。手持物形。本义:拿着。
(1)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2) 同本义 [hold a weapon]
(3) 又如:仗斧(手持斧铖钺。表示权威);仗节(手持符节;坚守节操);仗策(手持马鞭。骑马)
(4) 依靠,依赖 [rely on]
武器、仪器:
剑戟总名。唐制,殿下兵卫曰仗。
《仪卫志》朝会之仗,三卫番上,为五仗,皆带刀捉仗,列於东西廊下。每日以四十六人立内廊阁外,号曰内仗。朝罢放仗,天子出,则有细仗,黄麾仗。
1944年3月7日,远征军坦克部队——战车第1营悄悄出现在瓦鲁班外围,三个连分头行动,中国坦克兵们驾驶着美制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冒着40度的酷暑向日军发起了冲锋。
日军在南比河南岸的昆年卡、大班等多个据点被瞬间攻占,其中在昆年卡一带,中国坦克兵们甚至一枪未发就碾死100多名日军!
在继续朝着日军18师团指挥部进攻的过程中,虽然在那宁河上由于指挥官的莽撞导致我军损失了一辆坦克并牺牲了一位驾驶员,但这并没有减缓中国军队的进攻步伐,知道大事不好的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趁乱悄悄溜掉,而中国坦克兵们随即就碾进了日军师团指挥部!